国家刚刚砸下2000亿,核电突然成了香饽饽! 马斯克一句话点破真相:AI的尽头是电力配资交流平台,而中国手里握着‘终极能源牌’。
最近一周,核电板块股票集体暴涨,背后藏着两个关键信号。
一是国常会一口气批准了5个核电新项目,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,相当于每天砸11亿;二是美国突然加速核能改革,欧盟甚至把核电归为“绿色能源”。
更猛的是,中国悄悄在内陆铺开核电站——新疆、甘肃建起了不用水的核反应堆,广西防城港三期工程直接让西部用上了核电。
马斯克年初那句“AI的尽头是电力”,正在变成现实:一个ChatGPT每天耗电50万度,AI算力三年暴涨100万倍,核电成了唯一能稳定供电的选项。
2025年5月,广西防城港的海风带着咸味,工地上800吨的吊车正把直径5米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吊向基坑。
这里正在建设的红沙核电三期,是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的华龙一号机组,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够800万个家庭用一年。
而在3700公里外的新疆戈壁,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堆已经完成燃料加载——这种反应堆不用水冷却,沙漠里也能发电。
核电突然提速的秘密,藏在浙江三门核电站的账本里。
这里的三期项目刚拿到批文,10台机组总投资超过600亿,但国家电网开出的条件很诱人:每度电上网价比煤电高0.15元,20年不变。
更狠的是建设周期,过去审批要5年,现在压缩到3年,上海电气工人三班倒生产蒸汽发生器,交货期从24个月缩短到18个月。
美国能源部的报告泄露了焦虑: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1台配资交流平台,占全球三分之一。
他们刚通过的《核能复兴法案》,允许私人资本持股核电站,审批时间从7年砍到3年,但美国西屋电气的工程师私下吐槽:“我们的AP1000技术图纸还在用2003年的版本,中国人早就迭代到华龙三号了。 ”
欧洲更夸张,法国电力公司把核电站延寿到60年,德国关停的核电机组又被偷偷重启——因为风电光伏实在扛不住冬天的用电高峰。
技术突破才是真正的杀招。
山东石岛湾的高温气冷堆,反应堆温度提升到750℃,发电效率从35%飙到47%,还能顺便生产氢气。
中广核的工程师算过账:1公斤核能制氢成本比电解水便宜4块钱,够一辆氢燃料电池卡车跑100公里。
更绝的是钍基熔盐堆,甘肃武威的实验堆已经运行300天,钍矿储量够中国用2万年,而传统铀矿只够用80年。
产业链上的公司正在疯狂吸金。
江苏神通的生产车间里,核级阀门订单排到2028年,这种用在反应堆冷却系统的阀门,单价从80万涨到120万,但客户宁愿预付全款也要抢货。
久立特材的核电站传热管生产线上,每根钢管要经过27道检测,合格率99.99%,日本东芝想挖他们的技术总监,开价年薪300万。
最夸张的是中国核建,他们同时在建9个核岛,工人戴着AR眼镜安装钢筋,误差控制在0.5毫米以内——这精度相当于用狙击枪给蚊子做绝育手术。
核电站的赚钱路子越来越野。
秦山核电站的余热现在给嘉兴20万户家庭供暖,每户冬天省下800块暖气费;大连的核技术产业园里,医用钴-60放射源生产线24小时运转,治癌症的放疗设备价格被打下来三分之一。
连云港的核能海水淡化厂更绝,每天产出10万吨淡水,成本比南水北调还低,隔壁的化工厂老板直接包圆了半年的产量。
风险也不是没有。
浙江三门核电站的预算表上,安全投入占总投资的28%,光是反应堆外壳用的钢板就比航母甲板厚3倍。
但投资者更担心技术迭代——上海电气刚投20亿建的四代堆生产线,可能五年后就被高温气冷堆淘汰。
还有更现实的问题:培养一个合格的核反应堆操纵员要7年,中广核现在开出50万年薪都招不满人。
资本市场已经杀红了眼。
融发核电的股价三个月涨了200%,因为他们在福建漳州核电项目抢下主管道订单,一根管子的利润顶得上过去卖100台石油阀门。
国光电气更夸张,靠着给ITER核聚变项目供应偏滤器,市值从80亿冲到300亿,尽管他们2024年的净利润才2.1亿。
但老股民还记得2011年福岛事故后的惨状:“那时候核电股腰斩再腰斩,现在? 只要中国技术不输配资交流平台,这就是下一个光伏。”
凯丰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